2024.10.16课题研究实录——促进入学准备水平提升的项目化活动

作者: 时间:2024-10-16 点击数:

课题研究记录表

课题题目

利益相关者视角下提升大班幼儿入学准备水平的实践研究

课题类别

规划课题

立项编号

L2022067

出席对象

徐新颖、费筱菁、戴紫莹、周张瑶、张祺悦

地点

三楼会议室

时间

2024.10.16

研究主题

实践学习:促进入学准备水平提升的项目化活动

所要解决问题

⒈如何通过实践活动,有效提升幼儿在学习习惯、自理能力、社交技能等方面的入学准备水平,使其更好适应小学学习与生活节奏。

⒉探索适合幼儿园不同年龄段幼儿的项目化实践学习活动形式,精准满足个体发展差异需求。

 

研究方法

文献法、案例分析大

 

 

 

 

 

 

一、文献阅读分享

费:本次课题研讨我们先进行《幼小衔接:科学做好生活准备》文献学习,在阅读文献时需要带着问题“什么是任务意识”“怎么提高幼儿的任务意识”。

戴:我来分享一下我的观点,文章指出,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生活能力常被忽视,但实则至关重要。当幼儿进入小学后,面对相对独立的学校生活,如果生活经验准备不足,容易出现诸多问题,如上课困倦、照看不好自己的学习物品等。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幼儿的学习状态,还可能对其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张:文章中提到,要培养幼儿时间管理能力:幼儿园应通过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引导幼儿逐渐学会自己安排时间,提高做事的积极主动性。同时,家长也应注重培养幼儿按时作息的好习惯,还有培养规律作息习惯:良好的作息习惯和个人卫生习惯对于幼儿入学适应更为重要。家长和幼儿园应共同合作,通过签到、打卡等活动强化幼儿的规律作息。

费:文章提到幼小衔接阶段的生活能力培养对于幼儿的入学适应和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家长和幼儿园应共同关注幼儿的生活能力培养,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有效的措施引导幼儿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同时,相关部门和单位也应继续加强幼小衔接工作的研究和探索,为更多幼儿提供优质的幼小衔接服务。未来,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教育技术的不断进步,幼小衔接工作将更加科学、有效和人性化。

 

二、共同明确任务意识的内涵

周:对于幼儿园大班的孩子而言,任务意识的培养至关重要。这一阶段的幼儿正处于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时期,需要逐渐适应更加独立、自主的学习环境。任务意识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接受任务,明确自己的责任,并在执行过程中保持专注和耐心。

徐:任务意识是幼儿对自己承担的任务要求的认知与理解

戴:我觉得任务意识应该是孩子主动的去参与任务的,不是强迫的。

费:所以任务意识是指个体对自身所承担的任务及其要求的认知与理解,以及愿意并努力去完成这些任务的意识倾向。它体现了个体对责任的认同和承担,以及在执行任务过程中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三、探讨如何支持幼儿任务意识提升的策略

费:任务意识的培养可以加强幼儿的责任感,随着任务意识的增强,幼儿将逐渐学会主动学习和探索,减少对成人的依赖。这为他们进入小学后的自主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那我们如何支持幼儿任务意识提升的策略呢?

张:我认为需要加强家园合作,家长和教师应向幼儿明确任务的具体要求和完成时间,帮助他们建立清晰的任务观念。

周:有些老师家长会包办代替一些孩子力所能及的事,应该鼓励幼儿自主完成任务,不要过多干涉或替代。在他们遇到困难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徐:对幼儿的完成情况给予及时反馈和奖励,肯定他们的努力和进步,激发他们完成任务的动力和兴趣。

费:综上所述,任务意识在幼小衔接阶段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明确任务要求、提供适宜的任务、鼓励自主完成及时反馈与奖励等措施,可以有效地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为他们顺利适应小学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通过本次会议,教师们阅读《幼小衔接:科学做好生活准备》等文献,教师可以了解到最新的教育理念和研究成果,从而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提升专业素养。深入理解任务意识的概念及其在幼小衔接中的重要性,有助于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更有针对性地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文献中提到的生活能力培养、时间管理、规律作息等策略,为教师提供了多样化的教学思路和方法,有助于丰富教学手段和内容。通过分享和讨论,教师相互借鉴他人的经验和做法,拓宽自己的教学视野有助于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更加有效地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物化成果

项目活动预设思维导图

 

主办单位:高新区娄江幼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