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博物馆课程故事研究——一场关于儿童学习方式的变革》读书心得
读完《儿童博物馆课程故事研究——一场关于儿童学习方式的变革》这本书,我深刻体会到了儿童博物馆课程在儿童教育中的独特价值和深远影响。这本书详细记录了南京市第一幼儿园在儿童博物馆课程方面的研究成果,通过课程故事的方式生动地展示了课程的背景、审议和实施过程,让我对儿童学习方式有了全新的认识。
书中提到,南京市第一幼儿园在博物意识的引领下,构建了三级儿童博物馆体系:班级博物馆、园级博物馆和社会场馆。这种体系确保了儿童在多个层面上都能接触到丰富的教育资源,从而促进了他们的全面发展。通过课程故事的形式,教师们生动地呈现了儿童在探索、学习和互动中的具体情境,使读者能够直观地理解这些课程是如何实施的
这本书让我深刻认识到,儿童博物馆课程不仅仅是一种教育手段,更是一种教育理念的革新。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儿童往往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在儿童博物馆课程中,儿童成为了主动的探索者和学习者。教师们作为观察者和支持者,尊重、理解和接纳儿童的探索行为,鼓励他们在行动中学习、在关系中学习、在探索中学习和在合作中学习。这种教育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儿童的好奇心和创造力,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培养了他们的社交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我们幼儿园的课题《生命共同体视角下“儿童博物馆”课程建构的研究》我们班也进行了对于的项目式课程——蔬菜博物馆,带领小班幼儿进行蔬菜的探究,从认识蔬菜,到了解蔬菜的种类,去菜市场买一买蔬菜到知道蔬菜的营养价值到动手制作一下美味的蔬菜通过一系列内圈带动外圈的连贯式项目课程帮助小班的孩子了解、认识到熟悉到喜欢蔬菜。
书中通过具体的课程故事展示了儿童在纸、恐龙、工具、线、根和西游等主题中的学习过程。例如,在讲述恐龙化石的课程中,孩子们像侦探一样研究化石的每个细节,通过互动和讨论,他们不仅了解了恐龙的知识,还培养了观察和思考的能力。这种参与式的学习方式让孩子们在轻松的氛围中吸收知识,避免了传统教学中的枯燥和乏味。
这本书不仅提供了丰富的课程案例和实施方法,还强调了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角色转变。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观察者和支持者,这种角色的转变要求教师具备更高的专业素养和灵活的教学能力。通过不断学习和反思,教师可以更好地支持儿童的探索和学习,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总之,《儿童博物馆课程故事研究——一场关于儿童学习方式的变革》不仅是一本关于儿童教育的书籍,更是一次教育理念的革新。它让我们看到了儿童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以及如何通过创新的教育方式激发他们的潜能。这本书为未来的教育实践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深入研究和应用。
读《教育叙事:促教师个性化成长的有效路径》有感
在深入阅读《教育叙事:促教师个性化成长的有效路径》这篇文章后,我不仅对教育叙事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而且也对如何运用这一工具促进个性化成长有了更具体的认识。
邱老师在《教育叙事:促教师个性化成长的有效路径》一文中提到教育叙事贴近教师的日常生活,能激活教师专业发展动能,助力教师个性化专业成长。教育叙事是指在特定的教育文化语境中通过叙述、描写等语言表达方式,借助故事的形式对过去典型的教育事件加以呈现的行为过程或言语成品。本研究以教育叙事为载体,通过各式各样“小而精”的叙事,引导教师不断丰富教学实践经验,提高科研能力、专业水平,实现个性化发展。
教育叙事作为一种自我反思的手段,能够帮助教师深入挖掘自己的教学实践。通过将教学经历转化为文字,教师能够以一种更加客观和系统的方式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教育理念。面对活动中的幼儿,教师需要凭借教育经验与理念引导,支持幼儿活动并在活动过程中进行相关叙事记录。在活动结束后,通过叙事中的反思,重新观察和反思儿童在游戏中的表现。
在我的工作中遇到了一位小朋友,叫初阳:初阳小朋友在角色区选择了扮演医生,他的目标似乎是想给小倪看病。然而,小倪似乎一直在和思宇玩其他的游戏,没有注意到初阳的存在。初阳几次尝试与小倪交流,但小倪总是很快转移话题或回到游戏中。初阳尝试以医生角色的身份和小倪交流,试图引导他扮演病人,但小倪仍然不为所动。我根据他的行为进行分析:《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在3-4岁社会领域中指出:“愿意与小朋友一起玩游戏”,初阳小朋友展现了社交互动的兴趣和技能发展。尽管遇到了一定的挑战,他尝试用多种方式吸引小倪的注意力,这体现了他的适应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小倪的反应可能与他对游戏的专注度和兴趣有关,也可能与他的社交技能发展水平有关。我们不应过于急于干涉儿童的正常游戏行为。当面对儿童的社交问题时,可以采取以下策略进行引导和指导:先观察幼儿在自由活动中的交往行为,再提供适度的支持。鼓励初阳寻找其他伙伴进行互动游戏,以拓展社交圈子。同时,引导小倪逐渐意识到与初阳互动的有趣之处,以促进双方的社交互动。通过角色扮演游戏来增强幼儿的社交技能发展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⒈初阳在角色区选择扮演医生,这体现了他对角色扮演游戏的兴趣和投入。指南强调要理解和尊重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因此,我们应该支持他的兴趣,并引导他进一步探索和发展相关能力。⒉初阳尝试与小倪互动,但遭遇了一定的困难。指南强调在人际交往方面,幼儿应愿意与人交往,并且具备基本的交往技能。为此,教师可以提供角色扮演游戏的机会,让初阳在模拟真实情境中学习如何与人交往,如何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情感。
教育叙事有助于教师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风格和教学特色。每位教师都有其独特的教育背景和个性,这些因素在教育叙事中得以体现。例如,一位有着丰富旅行经历的教师可能会在课堂上融入自己的旅行故事,使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同时,感受到文化的多样性和世界的广阔。通过这样的叙事,教师不仅能够将个人特色融入教学,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和有趣。
教育叙事能够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当教师们分享自己的教育故事时,他们不仅是在分享经验,更是在进行一种心灵的交流。例如,在一次教师研讨会上,一位教师分享了自己如何通过游戏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其他教师可能会从中获得灵感,思考如何将游戏化元素融入自己的课堂。这种基于叙事的交流方式,不仅能够增强教师之间的相互理解,还能够促进教师团队的协作和共同成长。
教育叙事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教育研究能力。教师在叙事过程中,往往会将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转化为研究课题。例如,一位教师在叙事中可能会探讨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深入研究这一课题,教师不仅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还能够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分享给更广泛的教育界同行,从而推动教育理论的发展。
综上所述,《教育叙事:促教师个性化成长的有效路径》这篇文章让我深刻认识到教育叙事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重要性。教育叙事不仅是一种记录和反思教学实践的工具,更是一种促进教师个性化成长的有效途径。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积极运用教育叙事这一工具,不断探索和实践,以实现自己的个性化成长,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学生创造更加丰富和有意义的学习体验。
朱敏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