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周张瑶读书心得

作者: 时间:2025-01-08 点击数:

燃荻81期《跨学科学习过程性评价的基本理念》读书心得

一、多元评价视角,赋能幼儿发展

学科学习的过程性评价倡导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改变教师单一评价的局面。教师、幼儿自身、同伴以及家长都应成为评价的参与者。就像幼儿绘画创作后,先让幼儿自评,讲讲画面中的故事、创作思路,能锻炼他们的表达与反思能力;同伴互评时,孩子们相互欣赏、交流,用童真视角发现他人亮点,培养审美与沟通能力;教师评价从色彩运用、构图设计、创意构思等多维度出发,肯定幼儿努力与进步,给予专业引导;家长依据对孩子日常喜好、性格特点的了解参与评价,使评价更立体全面。多元主体评价让幼儿从多重视角认识自己,收获全方位成长动力。

二、以评促教,引领教育新征程

跨学科学习过程性评价的理念,宛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行的教育之路,为我的教学实践提供了极具价值的指导方向。

它促使我精心优化教学设计。以往备课多依据单一学科目标,如今会综合考量多学科融合点。像筹备 “我爱我家” 主题活动,不仅有语言领域的讲述家庭故事、艺术领域的绘制全家福,还融入数学领域计算家庭开支、科学领域探究居家安全隐患等内容。从多学科视角出发,让活动层次更丰富,契合幼儿多元发展需求,充分激发他们的探索欲。

过程性评价带来的及时反馈与调整,对幼儿成长意义重大。之前教学常以活动结束后的总结为主,现在活动中我时刻留意幼儿表现。如小组搭建 “梦想家园” 积木时,发现一组幼儿因分工不明争吵,我及时介入引导协商分工,避免矛盾升级,保障活动顺利推进,也让幼儿在解决问题中学会合作。通过持续观察,每周为幼儿撰写成长记录,记录闪光点与待提升之处,为个性化教育提供精准依据。

在促进家园共育方面,这一理念同样发挥关键作用。过往家园沟通多聚焦幼儿生活起居,如今借助过程性评价,家长深度参与幼儿学习过程。开展亲子阅读活动后,邀请家长分享孩子阅读表现,从专注度、理解能力、表达兴趣等维度评价,教师整合家长反馈完善后续阅读计划。家长看到孩子在跨学科学习中的成长,更加认可教育理念,主动配合幼儿园提供多样学习资源,形成家园教育合力,携手为幼儿成长保驾护航。

三、砥砺深耕,共筑幼儿未来

跨学科学习过程性评价的理念为我的教育工作注入了新活力,让我深刻认识到幼儿教育绝非简单的知识灌输,而是精心呵护每个孩子成长、助力他们全面发展的过程。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持续深入学习这些理念,不断探索创新,让跨学科学习与过程性评价完美融合,为孩子们创造更优质的教育环境,见证他们在快乐学习中茁壮成长,向着美好的未来大步迈进。

 

 

《儿童博物馆课程故事研究》读书心得

作为一名幼儿园老师,在阅读《儿童博物馆课程故事研究》这本书时,犹如开启了一扇通往全新教育天地的大门,内心满是震撼与收获。

书中扎实的理论知识,为我日常教学困境点亮了一盏明灯。它深入剖析儿童博物馆课程背后的儿童发展理论,让我真正明白每个年龄段孩子独特的认知模式与兴趣偏好。这使我反思过往课程设计,意识到要精准定位幼儿需求,从他们的视角出发构建知识框架,而非单纯的知识灌输。例如在设计 “春天” 主题活动时,依据理论,聚焦幼儿对色彩、动植物变化的直观感知,课程趣味性与实效性大增。

故事在儿童博物馆课程中的运用更是让我拍案叫绝。那些丰富多样的故事类型,或奇幻冒险、或历史科普,宛如一把把神奇钥匙,解锁孩子的探索欲。在实践中,我尝试将绘本故事《小熊宝宝找春天》融入课程,孩子们跟着小熊的脚步观察园内花草、感受春风,注意力高度集中,还主动分享自己发现的 “春天秘密”,语言表达与观察力都得到锻炼,这正是故事魅力所在 —— 化抽象知识为生动体验。

书中详实的实践案例是宝贵财富。学习后,我改进教学方法,组织小组合作搭建 “迷你博物馆”,孩子们分工找素材、定主题,过程中学会沟通协作,解决问题能力显著提升。从课程筹备的资源整合,到实施中的引导互动、再到后期复盘评估,我都有了清晰方向,不再盲目教学。

这次读书之旅,让我深知儿童博物馆课程故事蕴含的巨大教育能量。往后,我会把所学所思融入日常,为孩子们打造更精彩的成长乐园,见证他们在知识海洋快乐遨游。

 

主办单位:高新区娄江幼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