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燃荻81期《教育叙事:促教师个性化成长的有效路径》
读书心得
在阅读燃荻81期《教育叙事:促教师个性化成长的有效路径》一文后,我深感教育叙事不仅是一种记录教育经历的方式,更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个性化发展的重要工具。文章通过丰富的实例和深入的分析,展示了教育叙事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的独特价值,让我对如何通过教育叙事实现自我成长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文章首先阐述了教育叙事的概念及其促进教师个性化成长的价值。教育叙事,作为一种通过叙述、描写等方式呈现教育事件的行为过程,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反思和总结的平台。在教育叙事的过程中,教师能够从不同的角度陈述教育故事,表达教育内涵,挖掘教育价值,从而实现自我经验的积累和个性化成长。文章中提到的陈老师、徐老师和玎玎老师的案例,生动展示了教育叙事如何助力教师确立独到的教育理念、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和建构别样的班本教育。陈老师通过反思种植活动中幼儿的行为,形成了“有劳才有获”的教育理念;徐老师则将自己的性格特点转化为教育特色,形成了机智幽默的教学风格;玎玎老师通过记录幼儿对机场的兴趣,整合班级特有资源,生成了极具个性化的班本教育。这些案例让我深刻体会到,教育叙事不仅是对教育事件的简单记录,更是教师自我反思、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文章还探讨了教育叙事促进教师个性化成长的有效路径。通过成长叙事、研究叙事和项目叙事等多种方式,教师可以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兴趣进行叙事研究,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特别是对于新手教师、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等不同群体,文章提供了具体的叙事研究方法和策略,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作为幼儿园教师,我深刻认识到教育叙事在我们日常工作中的重要性。通过记录和分析幼儿的行为和表现,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幼儿的需求和发展状况,从而制定更为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案。同时,教育叙事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反思和总结的平台,让我们在不断反思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更加积极地运用教育叙事的方法,记录和分析自己的教育实践,不断反思和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同时,我也将积极参与幼儿园的叙事研究项目,与同事们共同探讨和分享叙事研究的成果和经验,共同促进我们的专业成长和个性化发展。
总之,《教育叙事:促教师个性化成长的有效路径》一文为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看待教育叙事的价值和意义。我相信,在未来的教育实践中,我将更加深入地运用教育叙事的方法,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为幼儿的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儿童博物馆课程故事研究》读书心得
在我翻开倪琳、陆娴敏编著的《儿童博物馆课程故事研究——一场关于儿童学习方式的变革》一书时,我的心中充满了期待和好奇。作为一名幼儿园老师,我深知儿童教育的重要性和挑战性。而这本书,正是关于如何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的。阅读过程中,我仿佛被带入了一个充满惊喜和奇妙的儿童乐园。书中详细描述了南京市第一幼儿园如何通过建设儿童博物馆,将孩子们的学习与探索、操作、创新紧密结合在一起。这种教学方式不仅颠覆了我对儿童教育的传统认知,更让我看到了孩子们身上蕴藏的无限可能。
书中通过纸、恐龙、工具、线、根、西游六个博物馆课程故事,生动呈现了课程的背景、审议和实施过程,以及教师们的反思。每一个故事都像是一把魔法钥匙,打开了孩子们自由驰骋在知识海洋的大门。在讲述恐龙化石的课程故事中,孩子们像侦探一样,仔细研究恐龙化石的每个小细节,他们的眼睛里闪烁着好奇和兴奋的光芒,仿佛正在与远古生物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这些课程故事不仅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还培养了他们的博物意识、操作能力、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在共同研究一个展览时,孩子们需要学会听懂小伙伴的想法,还要学会表达自己独特的见解。这种交流方式不仅锻炼了他们的社交能力,还让他们在互动中学会了合作和分享。在阅读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作者们对于儿童教育的热爱和用心。他们通过生动的故事和详尽的描述,让我看到了孩子们在博物馆课程中快乐学习、自由探索的动人场景。这些场景不仅让我深受感动,更让我对幼儿教育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读完这本书后,我深刻反思了自己的教学方式。以前,我可能更多地依赖于课本和课堂,而忽略了孩子们的天性和兴趣。而现在,我明白了,只有真正尊重孩子、理解孩子、接纳孩子,才能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和满足。未来,我计划将这本书中的理念和方法应用到我的教学实践中。我会尝试在园内建设一些小型博物馆或体验馆,让孩子们在玩耍中学习、在探索中成长。同时,我也会更加注重与孩子们的互动和交流,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意见,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度过每一天。
总之,《儿童博物馆课程故事研究》这本书不仅给我带来了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更让我看到了孩子们身上蕴藏的无限可能和美好未来。我相信,在这本书的指引下,我会成为一名更加优秀、更加用心的幼儿园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