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王小燕读书心得

作者: 时间:2025-01-08 点击数:

          读燃荻81期《跨学科学习过程性评价的基本理念》读书心得

作为一名幼儿园老师,初读《跨学科学习过程性评价的基本理念》一文时,我本以为其中的内容会更倾向于小学阶段的教育实践。然而,随着阅读的深入,我逐渐意识到,书中阐述的理念和方法同样对我们幼儿园的教育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跨学科学习和过程性评价不仅是高年级学生的需求,对于幼儿来说,这些理念同样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一、跨学科学习的意义

中提到,跨学科学习是课程内容结构化的产物,旨在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实现学习经验的结构化升级。在幼儿园的教育实践中,我们虽然不直接教授分科课程,但跨学科的理念同样适用。比如,在组织幼儿进行自然观察活动时,我们可以将科学探索与艺术表达相结合,引导幼儿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并通过绘画或手工制作来表达他们的观察结果。这种活动既培养了幼儿的观察能力,又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和艺术表现力,实现了科学与艺术的跨学科融合。

二、过程性评价的重要性

过程性评价强调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收集多样化的证据,以了解他们的学习进展和问题所在。在幼儿园教育中,我们更注重幼儿的情感体验和学习过程,而非单一的学习结果。过程性评价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需求,从而调整教学策略,提供更个性化的支持。例如,在幼儿的积木搭建活动中,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幼儿的操作过程、与同伴的互动以及搭建作品的创意性,来评价他们的空间感知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这种评价不仅关注了幼儿的学习成果,更重视了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发展。

三、评价内容的选择与任务设计

中提到,跨学科学习的评价内容要包含学科本身的重点与难点,同时从跨学科学习意识、跨学科思维方式等视角选取评价内容。在幼儿园教育中,我们可以将这一理念应用于日常活动中。比如,在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游戏时,我们可以引导幼儿思考不同角色的特点和行为,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和社交能力。同时,通过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我们可以评价他们的语言表达、情感调控和问题解决能力,这些能力正是跨学科学习中需要培养的关键能力。在评价任务的设计上,书中强调了任务的开放性和表现性。这同样适用于幼儿园教育。我们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任务,如让幼儿用废旧物品制作玩具,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样的任务不仅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还能够促进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

四、成果分析与持续改进

书中提到,跨学科学习成果的分析要立足激励与改进,重视质性学习成果的收集与挖掘。在幼儿园教育中,我们同样需要关注幼儿的质性学习成果,如他们的作品、表现和行为等。通过分析这些成果,我们可以了解幼儿的学习进展和问题所在,从而制定针对性的改进计划。同时,通过给予幼儿积极的反馈和鼓励,我们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促进他们的持续发展。

通过阅读《跨学科学习过程性评价的基本理念》一文,我深刻认识到跨学科学习和过程性评价在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性。这些理念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幼儿的学习需求和发展特点,还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在未来的教育实践中,我将积极尝试将这些理念应用于日常活动中,为幼儿提供更丰富、多元的学习体验。同时,我也将不断学习和探索,以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育能力。

 

《儿童博物馆课程故事研究》读书心得

当我翻开倪琳、陆娴敏编著的《儿童博物馆课程故事研究——一场关于儿童学习方式的变革》时,仿佛踏入了一个充满无限可能与惊喜的教育新世界。这本书不仅是南京市幼儿园多年探索儿童博物馆建设与实践的研究成果,更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一次深刻反思与革新。

在阅读过程中,我深深被书中描述的一个个生动、有趣的课程故事所吸引。这些故事以纸、恐龙、工具、线、根、西游等六个内容为主题,通过孩子们的亲身参与和体验,展现了他们在博物馆课程中的探索、学习与成长。这些故事让我意识到,博物馆不再仅仅是存放老古董的大房子,而是孩子们自由驰骋知识海洋的乐园。在这里,孩子们像侦探一样研究恐龙化石,像建筑师一样搭建纸结构,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被充分激发,成为了主动出击的小探险家。

书中强调的“博物意识”和“课程意识”让我深受启发。教师们尊重儿童、理解儿童、接纳儿童,支持他们在行动中学习、在关系中学习、在探索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这种教育理念打破了传统课堂的束缚,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取知识,培养他们的操作能力、探究精神、创新精神。

我特别欣赏书中提到的儿童博物馆体系的建设。从班级博物馆到园级博物馆,再到社会场馆的补充,形成了一个多元化的资源共享平台。这种体系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学习资源,还促进了他们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在共同研究一个展览时,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他们的思维在碰撞中擦出火花,这种交流方式远比课堂上的规规矩矩回答问题来得更加生动和有效。

此外,书中还通过一些具体案例展示了教师们如何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进行反思与调整。这些反思不仅有助于教师们不断优化教学方法,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我深刻体会到,教育不是一成不变的灌输过程,而是一个不断探索与调整的动态过程。

读完这本书后,我对自己的教育工作有了更深的思考和认识。我意识到,作为幼儿园老师,我们应该更加关注孩子们的兴趣和需求,为他们提供更多自由探索的空间和机会。同时,我们也应该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去面对每一个孩子,让他们在快乐中成长,在探索中前行。

总之,《儿童博物馆课程故事研究》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很大的震撼和启发。它不仅让我看到了儿童教育的无限可能,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从事教育事业的信念和决心。我相信,在未来的教育道路上,我会带着这份收获和感悟,继续前行,为孩子们的成长贡献自己的力量。

主办单位:高新区娄江幼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