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儿童,观察儿童
——读《观察的艺术》第六章有感
《观察的艺术》第十六章引导教师学会将自己的观察记录进行分享并且利用,建议教师在一日生活中学会珍视平凡时刻,关注一日生活中幼儿的点点滴滴,在这些细节中发现幼儿的成长和变化。同时教师在观察中要视自己为研究者和学习者,利用自己的观察提升自己的学识和儿童的学习。通过阅读,我了解到教师要学会利用自己的观察,并和他人分享自己的观察,在分享讨论中,进行反思和总结。作为一名幼儿教师首先应该做一名观察者,在倡导科研引领教研的当下,幼儿教育的主要研究方法之一——就是观察法,通过观察发现幼儿,在特定方式和科研过程中的表现和变化,研究者把观察的第一手资料作为重要的过程性资料加以分析和评价,以验证课题研究的成果。因此无论是儿童还是教师,都需要科学的观察促进双方的发展。我在读《观察的艺术》后有一些思考的方向和方法。
有了如何观察儿童的方向,怎么样更加了解儿童。
在文章中,其实每一段笔者都会通过举例、知识点、真实的案例、实践等让读者慢慢的去理解和思考。在第三章中,留意儿童的看法,其实往往会被我们忽视掉,不是说所有的看法都会被忽视掉,而是一些不起眼,看上去没有意义的看法,会被教师忽视掉。文中说的比较好的一句话是“在教学的每一天,你都有机会注意到儿童的能力和创造力,即使它们忙于挑战你的事。”笔者将案例如何观察尼克?怎么样记录自己观察到的尼克记录下来,再通过总结,帮助我们如何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本段是“练习接纳孩子的想法”一共提出了5点方法。主要是让你带着问题去观察儿童。和在让幼儿进行角色游戏时一样,需要提前进行游戏计划类似。在带着问题去观察儿童后,你会发现一些细小的细节,比如幼儿是如何使用材料、完成任务或解决问题的细节,准确的模仿他们。甚至你可以融入到幼儿中去,不过首先要争得同意,和他们一起做事情,尝试了解他们的想法,幼儿会与你沟通,让你也更加的了解他们在干什么、他们是怎么样思考的。结合本班的内容和书本,我的班本是绘本,来源于幼儿的兴趣。在阅读绘本时,常常会发现一点,幼儿阅读完绘本之后基本就结束了,没有笔者的什么想想这本绘本的有什么深意。因为一般来说绘本的深意比较的简单,幼儿能够-读就懂。但是在这里常常会忽视幼儿的个体差异。
二、理解幼儿的头脑在文中第四章中,要重视发现的意义,其实就在于跟从幼儿的兴趣出发,让幼儿在经验中获得自己的经验。从兴趣出发,来理解他们的想法。文章中强调,教师要学会用观察激发对话和反思。观察文档有助于与同事和家长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因为我们的观察故事是学习合作的工具,因此作者介绍了一些方法来制定某些体系与儿童家庭和同事来分享这些资料。
三、总结其实我们往往想的太多了,回归幼儿。
一切观察的艺术本身就是观察幼儿,理解幼儿。不要用太过于复杂的想法去强加给幼儿,因为幼儿本身就是很简单和纯粹的个体,他们是从自己的爱好兴趣去出发,然后在生活中探索、操作和获得经验的。我们只要观察幼儿,自己就是幼儿,回归初心去观察幼儿,发现幼儿就可以了。
袁雪慧
2023.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