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17课题研究实录:支持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提升的项目式活动

作者: 时间:2024-01-17 点击数:

 课题研究记录表

课题题目

《利益相关者视角下提升大班幼儿入学准备水平的实践研究》

课题类别

规划课题

立项编号

L2022067

出席对象

徐新颖、费筱菁、戴紫莹、周张瑶、张祺悦

地点

三楼小会议室

时间

2024.01.17

研究主题

支持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提升的项目式活动

所要解决问题

⒈通过文献学习,了解项目式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⒉基于幼儿当前入学准备水平,探讨支持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提升的项目式活动课程

研究方法

文献法







过程:

一、理论学习,思维碰撞

费筱菁:幼儿园整理环节对幼儿的整理能力、分类能力、秩序感、规则意识、集体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价值。在《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生活准备”中指出: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有助于幼儿做好入学后学习和生活的自我管理和服务,增强独立性和自信心。老师应引导幼儿学会分类整理和存放个人物品,幼儿园和家庭都应提供存放幼儿个人物品的设施设备,指导幼儿逐步学会分类整理和收纳衣物、图书、玩具、学习用品等。

思考:

是否关注到幼儿对于整理的看法?

是否关注到幼儿整理行为?

二、交流幼儿在一日生活中的自主收纳

费筱菁:那在一日生活中我们到底有哪些契机可以支持幼儿的自主收纳呢?我之前看到了一篇国外幼儿园班级整理环节的研究及启示,在他们的研究中就比较关注幼儿对于整理的看法。比如研究者发现幼儿有很多可以逃避整理工作的方法,当小朋友听到整理的信号,他们会立即离开他们正在玩得区域,并且移动到教室的其他区域,还有会找一些借口假装没听到整理工作的策略。所以其实我们在支持幼儿自主收纳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问题,那今天我们就从一日生活中的自主收纳开始说起。请老师来说一说在我们的一日生活中哪些环节可以让小朋友进行自主收纳?

⒈来园

陈伟萍:早上来园幼儿整理自己的小筐,最近积了灰,有灰尘可以把小筐擦擦干净,看筐里的东西是否需要,及时整理掉,看小红花是否有盒子装起来,可以去资源库找一个合适的小盒子小红花装起来。

费筱菁:陈老师班级里把整理放到来园几件事里,让它成为小朋友每天养成的习惯。

戴紫莹:我们班有两个孩子会想把材料整理得很整齐,一定要从头到尾整理好,每天打卡是必做的事。

周张瑶:像我们班的小朋友对自然角的一些植物枯枝、黄叶捡拾也算是整理吧。

徐新颖:我们大班院子材料的布置和收放也会放到来园几件事里,前一天玩了玩具没来得及收起来,他们可以来园了收拾一下,区域挂牌的收放(1名孩子主动收纳)完成前一天的收尾工作。

⒉区域游戏

周张瑶:区域游戏幼儿可以自己收拾玩具。

戴紫莹:我们班小朋友区域活动结束后编的手链、画画等表征作品想要带回家的会自己放在筐里,但放学时忘了这件事,所以我们每周五放学前会多留出五分钟的时间如果有手工作品要带回家可以再整理一下。

费筱菁:刚才杨老师说到的作品的收纳、布置,我们前段时间小朋友做了手工作品有意识地想我要放到哪里,但是我们教室大部分区域老师已经把环创布置好了,空间不是很大。

三、梳理幼儿自主收纳的问题

费筱菁:刚才在老师们的交谈中发现大家很多在思考孩子们在收纳遇到的一些问题,大家可以结合我们说到的这些环节,说说收纳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哪些问题?

戴紫莹:我们班说到定周五下午收纳时间的原因是比如这个孩子经常选择生活区、美工区,她每天做了都说要带回家,但是她放学又忘记了,这样子积少成多,东西就漫出来了。

周张瑶:美工区作品未完成放置在美工区,然后又有别的孩子也来玩美工区就会越叠越多,还有做手工剪下来的边角料放在小推车中间一层,专门开辟一个地方。

费筱菁:大家都从儿童视角出发, 所以可以看出我们要支持孩子获得收纳整理的技能、方法很重要,如果他做事情很顺畅,大部分幼儿都会比较愿意去整理,享受整理的过程。

教育要与生活相融合,将自己收纳环节渗透一日生活中,《指南》在社会领域中明确提出:幼儿需要“遵守基本的行为规范”,通过本次教研活动各个年级组分享自主收纳的问题与策略,各位教师都能从幼儿的角度考虑,希望老师们能将此次教研中的幼儿自主收纳策略运用于实践,从而支持幼儿进一步获得收纳整理的技能、方法。

物化成果





IMG_256,IMG_256

 






IMG_256

 




主办单位:高新区娄江幼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