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理论学习 费:成人的支持对儿童的计划性有积极影响。Gawvain等研究者通过路线任务得出幼儿与成人合作中,计划完成任务选择最佳路线的有效性最高。王香平也发现手工活动中教学组织对幼儿计划性有重要影响:通过对任务和要求的说明与布置、程序和策略的讨论、操作过程的监控和湖节等,提高幼儿对问题的理解程度,帮助幼儿发现问题、寻求解决的策略、反思自己的操作,并积累丰富的策略和操作经验,使幼几更有意识地进行自我监控和调节,而这些组织环节的强调和处理也能够逐步培养幼儿计划性意识,提高其计划水平。 二、徐新颖老师执教大班社会活动《放学后的计划》 大班下学期,是幼儿在幼儿园的最后一个学期,他们即将升入小学。如何帮助大班幼儿了解小学生的生活与学习状态,做好幼小衔接。凭借着我们幼儿园与小学的互动活动——参观小学,我带着孩子们一起近距离了解小学,让他们看一看一直向往的小学生活,与小学生、小学老师亲密接触,在采访与互动中,知道小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状态,用积极向上的态度来面对自己即将进入的小学生活。并结合幼儿采访到的共性话题“放学后要做作业”的内容,引导幼儿尝试制定小学生放学后的学习、生活计划,为自己进入小学做好准备,从而就设计了本次社会活动《小学生放学后做什么》。 《指南》社会领域社会适应方面的目标中指出,喜欢并适应群体生活,对小学生活有好奇和向往。带领大班幼儿参观小学,讲讲小学有趣的活动,唤起幼儿对小学生活的好奇和向往,为进入小学做好心理准备。因此我充分利用了我们的地理优势,利用中午散步的时间去小学里参观小学生的生活,我还请小学老师作为嘉宾为孩子介绍小学生的学习生活,还让幼儿当了小记者,在采访小学生的过程中自己去体验、感受小学生的生活状态,从而帮助他们积累经验,为即将进入小学生活做好准备。 三、分组议课 费:计划性的培养,单看整个内容其实都能够去满足。到底什么是计划?为什么要做计划? 袁:认识到计划是有目的性的,这是一个值得我们去思考的内容。 戴:对于儿童理解计划的支持,孩子理解的计划是什么呢?为什么要去做这个计划?首先是能够去有目的性的去达成目标,或是规划性地去做一个时间上的安排。但是今天可能主要呈现的偏作息安排,就是列了一下。 周:是对儿童调整计划的支持。在这个环节,教师支持幼儿用不同颜色笔调整计划。徐老师支持幼儿分享,鼓励幼儿分享。 费:是对儿童执行计划目的性的支持。老师提问:只有这个计划就可以了吗?幼儿回答:光有计划不可以,要多努力。幼儿分享执行计划时的困难,支持幼儿及时调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