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下)子课题二阶段计划
课题学期研究工作计划表
课题名称:子课题二:生命共同体视角下“儿童博物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
类别 苏州规划课题    编号 2021/Q/02/054/03 
 - 指导思想 - 本阶段将继续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理论指导,秉承“生命共同体”理念,聚焦课程资源的深度开发与创新利用。在上一阶段资源整合与实践探索的基础上,进一步以“优化课程实施路径,深化幼儿经验建构”为核心目标,通过多元化活动设计、动态化资源管理及家园社协同共育,促进幼儿在真实情境中形成对自然、社会与文化的整体认知,推动其全面协调发展。 - 二、本阶段研究的主要内容 - ⒈深化“儿童博物馆”课程资源的实践应用。基于已有资源库,开发“生命共同体”主题下的特色课程,强化资源与幼儿生活经验的联结。探索课程资源的动态更新机制,结合季节、节日、社会热点等生成新资源。 - ⒉构建课程资源评价体系。建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多元评价标准,涵盖幼儿发展、教师实践及资源适配性。 - ⒊推进馆校社协同育人模式。深化与太仓博物馆、美术馆等机构的合作,探索“双向互动”的馆校合作新路径。  整合家长、社区资源,构建“儿童博物馆”课程的社会支持网络。 - ⒋提升教师课程资源开发能力。通过案例研讨、行动研究等方式,促进教师对资源价值的深度挖掘与创新运用。 - 三、主要工作和措施 - ㈠多维度实施“生命共同体”主题课程。 - ⒈课程设计 - 以“人与自然”“人与文化”为主线,开发主题项目活动(如“生态小卫士”“非遗传承人”)结合幼儿兴趣生成班本化课程,注重跨领域整合(科学探究、艺术表达、社会参与等)。 - ⒉资源拓展 - 引入数字化资源(虚拟博物馆、AR互动体验),丰富课程载体。  开发本土化资源包(如太仓民俗文化、江南生态特色)。 - ㈡完善课程资源评价与动态管理。 - ⒈评价体系构建 - 制定《课程资源利用效果评价表》,从幼儿参与度、经验提升、教师反思三方面量化分析。开展家长满意度调查,收集社会反馈,优化资源配置。 - ⒉资源库迭代更新 - 设立“资源优化小组”,每月筛选优质案例纳入资源库,淘汰低效资源。 - ㈢深化馆校社协同育人机制。 - ⒈馆校合作创新 - 联合太仓博物馆开展“小小策展人”活动,引导幼儿参与展览设计与解说。  邀请社区非遗传承人入园授课,建立“传统文化体验基地”。 - ⒉家园共育强化 - 组织“家庭资源日”,鼓励家长提供职业、文化等特色资源支持课程实施。 - ㈣提升教师专业能力。 - ⒈专题培训 - 邀请课程专家开展“资源开发与幼儿深度学习”主题讲座。 - ⒉行动研究 - 教师分组开展“资源利用典型案例”研究,形成可推广的经验报告。 - ㈤推广研究成果。 - ⒈整理实践案例集、课程资源手册,申报区市级优秀课程成果。 - ⒉通过学术会议、公众号等平台分享课题进展,扩大辐射影响。 - 本学期具体工作安排如下: 
 
  
   | 时 间 | 活动主题 | 所要解决的问题 | 活动形式与内容 | 研究方法 | 预期成果 | 
  
   | 2025年2月 |   课程优化与主题生成 | 解决资源与课程主题适配性不足的问题 | ⒈围绕“生命共同体”生成春季主题(如“春天的生态园”)。 ⒉ 研讨资源与主题的匹配方案。 | ⒈案例分析法 ⒉讨论法 | 形成春季主题资源包 | 
  
   | 2025年3月 | 馆校合作深化实践 | 探索馆校双向互动模式 | ⒈与太仓博物馆联合策划“幼儿策展周”。 ⒉组织幼儿参与展览筹备与讲解实践。 | ⒈行动研究法 ⒉访谈法 | 完成“馆校合作实践案例集” | 
  
   | 2025年4月 | 课程资源评价体系构建 | 建立科学的资源评价标准 | ⒈ 设计《课程资源评价表》。 ⒉开展资源使用效果跟踪观察与数据分析。 | ⒈观察法 ⒉问卷法 | 形成评价体系与优化建议报告 | 
  
   | 2025年5月 | 教师专业能力提升与成果提炼 | 提升教师资源开发与课程实施能力 | ⒈举办“资源创新利用”教学竞赛。⒉提炼优秀案例,汇编《课程实践成果集》。 | ⒈经验总结法 | 教师竞赛成果、课程案例集 | 
  
   | 2025年6月 | 资源库更新与成果推广 | 实现资源库动态管理与社会辐射 | ⒈更新资源库并建立共享平台。 ⒉举办课题成果展示会,向社会开放观摩。   | ⒈行动研究法 | 更新后的资源库、成果展示报告 | 
 
 课题负责人:杨林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