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春季保育保健小知识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
春暖花开,外物复苏,是外出踏青游玩的好季节,但同时又春雨连绵、气温变化大,容易引发各种疾病。这里给家长们科普一些春季防护小知识,大家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一:手足口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表现为发热及手、足、口腔、臀部等部位皮肤黏膜出现皮疹、疱疹或溃疡。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包括直接接触传播、飞沫传播、消化道传播等,主要通过接触患者鼻咽分泌物、唾液、疱疹液、排泄物,以及接触被污染的玩具、日用品和衣物等物品传播。每年的4月至7月是手足口病的主要流行季节,4月为手足口病流行上升期,其传染性强,学校等场所易发生聚集病例或流行。
健康提示:
1. 注意个人卫生,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勤通风、晒衣被”。饭前便后、外出后应用洗手液或肥皂洗手,指导幼儿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打喷嚏、咳嗽时注意用纸巾遮掩口鼻,并应及时洗手,避免脏手接触口、眼、鼻;不与他人共用毛巾或其他个人物品。
2. 家庭常备“84”消毒液,注意室内外的环境卫生,每天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勤换、勤洗、勤晒衣服和被褥。儿童的玩具、餐具和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等物品应经常清洗消毒,定期对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品进行擦拭消毒。
3. 接种疫苗能预防病毒所引起的手足口病,可减少重症和死亡病例的发生。
4. 家长应尽量少带孩子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特别是避免与有发热、出疹的儿童接触。
5.家长应注意观察儿童身体状况,如发现手、足、口等部位出现疱疹应及时就医,并密切关注患儿病情,如出现持续高热、反复呕吐、嗜睡、易惊吓或烦躁、手足抖动、呼吸困难等情况应立即就医。患儿在皮疹水泡干涸前不应上学或参加聚会活动,以免传播疾病。
6.返园要求:居家隔离2周后,凭医院开具的返园证明返园。
二:呼吸道传染
呼吸道传染病是由病毒、细菌、支原体等多种病原体引起,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的传染性疾病。常见的春季呼吸道传染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水痘、麻疹、风疹、猩红热等。不同的呼吸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不完全相同,主要为发热、咽痛、头痛、咳嗽、咳痰、皮疹、乏力等。
健康提示:
1.养成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接触脏东西后要洗手,勤洗、勤晒衣服和被褥,打喷嚏、咳嗽时注意用纸巾遮掩口鼻,避免脏手接触口、眼、鼻。
2.每天定时开窗通风数次,保持室内环境清洁和空气新鲜。
3.对有疫苗预防的传染病如流行性感冒、麻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等,按相关接种要求及时和全程接种疫苗。
4.尽量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场所,特别是症状较轻的病人应及早到社区医院就诊,避免发生交叉感染。
三:花粉过敏
经历了寒冷而漫长的冬季,人们都禁不住要脱去厚厚的冬装,去郊游踏青,在外出踏青时应做好防护,避免花粉过敏。
健康提示:
1.有过敏史的人,尽量少去花草、树木茂盛的地方,不要随便去闻花草。
2.外出郊游时最好带上抗过敏药品,戴上帽子、口罩和穿长袖的衣物,尽量避免与花粉直接接触。户外活动结束回家时,要及时洁面、洗澡,洗掉粘在身上的花粉。
3.选择不易产生过敏的时间出游。春天外出散步,最好在雨后,这时不但空气清新,而且受花粉影响最小。大风天气最好不外出游玩,大风天气花粉容易传播,容易接触过敏源。
4.若感到皮肤发痒、全身发热、咳嗽时,应马上离开此地,及时到医院诊治。
202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