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是最好的教育

作者: 时间:2024-10-08 点击数:

家庭教育从自我教育开始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可是没有人天生就会做父母,尤其是做一个合格的父母。孩子的眼睛如同照相机,每天在自己的眼中留下家长的各种影像,所以家长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首先要按要求去做。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孩子的心灵留下深刻的烙印,父母以身作则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一个和睦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也会起到移默化的影响。
一、陪伴孩子共同成长

陪伴应该是父母陪着孩子慢慢长大,孩子陪着父母慢慢变老。一路陪伴,收获和记录成长中的点点滴滴:孩子第一次走路、学说话、吃饭、背下的第一首诗歌、第一天上学,老师说姐妹胆子小,她们互相鼓励、安慰对方不要哭,每一位小朋友都有第一次离开父母,没有父母的保护和爱护下,她们会遇到很多问题,我相信姐妹两会做到的,也是自己成长必经之路。

二、故事案例

有一天,早上我们都吃好早餐,姐妹两个人说妈妈在家好无聊,我告诉她们出去散步吧,走到田野旁边经过,她们异口同声说妈妈个田野里是什么,我告诉她们是蚕豆呀,她们一异口同声说蚕豆不知道有没有成熟,我好想摘蚕豆玩呀!我来摘一颗蚕豆看看有没有成熟,我告诉她们已经成熟了,你们想不想摘蚕豆,她们说想摘呀!要么我们回家拿篮子去,到地里摘蚕豆,她们听到蚕豆好开心说妈妈我爱你,我最喜欢干活了,我就带孩子去地里摘蚕豆,我告诉姐妹两个人,你们先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并且说一说蚕豆是什么样子的,她们说蚕豆好大,妹妹说蚕豆有大、有小,好可爱我喜欢摘蚕豆,小家伙就开始迫不及待地卷起衣袖,忙活起来,一手抓豆杆,一手抓豆子,用力向下摘,她们小心翼翼把摘好豆子放在篮子里,为了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培养观察能力,同时培养孩子劳动意识和劳动能力,学会帮助家人做一些简单的、力所能及的事情,同时让孩子体会到劳动的快乐。

她们开心跑回来告诉奶奶,我在地里发现好多蚕豆,有大、有小看我摘那么多蚕豆,妈妈你看多不多,多呀!妈妈告诉她们,今晚吃蚕豆吧!你们摘回来蚕豆肯定好好吃,虽然孩子是第一次剥蚕豆,但是看看她们认真严肃的小脸,还有那灵活的小手,小心地剥出了一颗颗的豆子,两个人都不甘落后。她们有的掰、有的剥、有的挤、有的拧、一粒粒蚕豆从豆荚里钻出来。她们有了新的发现,每个蚕豆外面都有一层蚕豆皮裹着,蚕豆皮就是蚕豆瓣的衣服。咦,剥出来的蚕豆瓣是绿色的,摸上去有点黏黏的感觉呢!妹妹用指甲剖开蚕豆荚,姐姐用小手拧开蚕豆荚,她们小心翼翼地撕开豆荚中间的一条丝。剥完蚕豆后她们很自觉的把蚕豆壳堆在一起。不一会儿豆豆剥好了。看,我们的小手是不是很能干!妈妈,我这蚕豆里有三个蚕豆宝宝”“妈妈,我有两个”“妈妈,快来看,我有四个”她们在剥蚕豆的过程中发现了惊喜,原来每个蚕豆里的蚕豆宝宝个数都不一样,孩子们边剥边数起来。剥了他们可没忘记把外壳收集起来放进垃圾袋里,一个个都是“环保小卫士”。

我们可以跟蚕豆一起玩游戏,蚕豆可以变成项链、毛毛虫、爱心、棒棒糖、手环等等,看,我作的项链手环多么神奇,在和蚕豆游戏过程中,孩子兴趣浓厚,不易乐乎。你们别小看这简单的剥蚕豆姐妹两个人来说挑战可不小。你看,们剥的剥、扯的扯、掰的掰,她们在剥的过程中很开心,接下来我们一起洗蚕豆宝宝洗干净哦,今晚大家都要吃蚕豆,姐妹两个人说妈妈你教我炒蚕豆起油锅,翻炒出阵阵香气!哇!如果蚕豆会说话,一定会说“我可好吃啦,快来吃掉我吧!”当宝宝品尝到自己亲手剥出的蚕豆时,她们两个人脸上都开心不已,食欲大增。孩子们不仅体验了剥蚕豆的乐趣,还掌握了一些生活自理技能,在点点滴滴中拉近对植物的距离,孩子们从中收获了分享、互助、友爱、责任和期待。相信我们的宝宝在以后的生活中会越来越棒。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应鼓励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摘、剥蚕豆活动便能很好地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相信孩子在品尝到自己剥的蚕豆后,能更好地体验到“劳动最光荣”的道理,也能够使他们从小就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做一个勤快的孩子。
孩子天性中有好奇、冒险、活动的要求,家长应鼓励孩子与自然接触,激发们了解大自然奥秘的兴趣,这会成为们自觉学习知识的原始动力。父母存在的意义不是给予孩子舒适和富裕的生活,而是当孩子想到父母时,内心会充满力量、会感受到温暖,从中获得真正的自信和乐趣。幸运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主办单位:高新区娄江幼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