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3班】1月教育——“多动”和多动症的行为区别

作者: 时间:2024-01-02 点击数:

“多动”和多动症的行为区别

许多父母忧心地看着自己活泼好动的孩子说:“你怎么不知道累啊,你是不是有多动症?”殊不知,“多动”和多动症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多动”只是性格,而多动症是一种病,两者也并没有必然的逻辑关系,也就是说,“多动”的孩子并不会变成多动症。

注意力方面:

“多动”的孩子:做喜欢的事情时,能专心致志地去做,并且不喜欢别人的干涉和影响;多动症的孩子:很少有兴趣爱好,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能较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具有注意力缺损症状。

目的性方面:

“多动”的孩子:玩耍和做某一件事情时有目的性,并有计划性和适当的安排;多动症的孩子:行动常常是冲动式的,逻辑非常杂乱和无序,而且经常有始无终。

自制力方面:

“多动”的孩子:在严肃、陌生的环境中有自我控制能力,会察言观色并且开始收敛自己,不再胡乱吵闹;多动症的孩子:没有自制力,常被指责为“不识脸色”。

多动症的两个突出表现:活动过多和注意力分散

◆注意力停留在一个事物上的时间很短,很容易被外界的声响等刺激所分散。而这种注意力分散是不自觉的,不能控制的。

◆做游戏时不能全神贯注,常常半途而废。

◆往往不经思考就行动,非常冲动。

◆没有耐心,在做集体游戏时,常常会突然跑上前去进行破坏。

◆情绪很不稳定,会突然大哭,又会在几分钟以后象没事人一样又说又笑。

专家提示:通常,多动症要到6岁以后才能被诊断出来。当然,孩子0~6岁时,有些细节也足以提醒家长提早加以关注。

怎样帮助多动症的孩子

1. 帮助孩子集中注意力。着眼孩子喜欢的东西,和他一起游戏,调动孩子学习的兴趣,使他的注意时间加长。比如当孩子喜欢画画时,你应该给他充足的空间,甚至可以和他一起画。

2. 充实孩子的生活内容。父母应该尽量把孩子的生活安排得丰富多彩,让他有机会宣泄过剩的精力。比如让他参加适当运动,如敲鼓、跳床等。

3. 多鼓励孩子,给孩子减少压力。给孩子适当的鼓励和肯定,让他学会坚持。不要因为他不会数数、爱蹦爱跳就把他说成“笨小孩”“多动症”,不给孩子压力,让他轻松成长。


主办单位:高新区娄江幼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