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登革热人数明显增加,让我们一起学习预防登革热的相关知识吧!
什么是登革热?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病毒性疾病,通过伊蚊(花斑蚊)叮咬在人群中传播,人与人之间不会直接传播。
登革热是全球流行最广的虫媒病毒病之一,主要发生在全球热带和亚热带气候地带,多在城市和半城市地区。近几十年全球登革热发病率大幅度增长。流行有明显的季节性,北半球国家一般在每年的5~11月份,高峰在7~9月份。
人感染登革热以后有什么表现?
登革热潜伏期1~15天,通常5~9天。也就是说,被蚊虫叮咬后的1~15天内,观察是否存在以下情况:
1.突发高热(24~36小时内体温高达39℃),发热可持续3~7天。
2.伴较剧烈的头痛、眼眶痛,肌肉、关节和骨骼痛,疲乏、恶心、呕吐等。
3.可出现面部、颈部、胸部潮红,皮肤出血倾向。
4.眼结膜充血,表浅淋巴结肿大,皮疹。
5.验血发现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
如何治疗?
1.目前没有治疗登革热的抗病毒特效药,及时就医,早诊断、早对症治疗可减少疾病加重的风险。
2.发病后要注意休息,注意防蚊。
3.发热病例以物理降温为主。
4.退热之后仍然存在病情恶化的风险,一旦出现腹部剧痛、持续呕吐、皮肤红色斑点、口鼻出血、呕血便血、嗜睡易怒、皮肤湿冷、呼吸困难等症状时,提示需要紧急护理,应立即返回到门诊或急诊。
如何有效预防登革热?
1.防蚊灭蚊
👉隔:出门穿着浅色长袖衣服及长裤,家里安装纱门纱窗和使用蚊帐。
👉避:避免在蚊虫出没频繁的时段在树荫、草丛、凉亭等户外阴暗处逗留。
👉驱:在外露的皮肤及衣服上涂蚊虫驱避剂。
👉杀:适时使用杀虫剂、蚊香、电蚊拍等杀灭成蚊,可在水缸中放养食蚊鱼等。
2.消灭蚊虫滋生地
👉封:封盖水缸、水箱等容水器皿。
👉填:填平洼坑、废用水塘、水沟、竹洞、树洞。
👉疏:疏通沟渠、岸边淤泥和杂草。
👉排:排清所有可能孳生蚊虫的积水,包括花盆托盘的积水、闲置容器的积水、废旧轮胎积水等。